Bandicota indica (Bechstein, 1800) 鬼鼠

物種學名: 
Bandicota indica (Bechstein, 1800)>>前往臺灣生命大百科
物種中名: 
鬼鼠
隱藏 生命大百科物種資訊
作者: 
鄭錫奇
來源: 
臺灣生命大百科
描述: 

鬼鼠是台灣產鼠類中體型最大者,頭體長20~25公分,尾長19~25公分,體重300~600克,最重可達一公斤。背部暗褐色,腹部灰白色,體毛剛粗,愈接近尾端背毛愈長,尾部粗壯,鱗環明顯,略短於體長。門齒及臼齒發達,善於啃咬及研磨,但犬齒與前臼齒退化消失。門齒及臼齒發達,善於啃咬及研磨,但犬齒與前臼齒退化消失。齒式:門齒1/1,犬齒0/0,前臼齒0/0,臼齒3/3;總齒數= 16。

生物學: 

雜食性,喜食作物之根莖部及種籽,亦會捕食昆蟲及無脊椎動物(如非洲大蝸牛)。鬼鼠是台灣農政單位所列管防治之農地五大鼠害之一,由於其體型大、啃咬破壞力強,常造成農業經濟作物及造林地的重大損失。全年均可繁殖,生殖力高,每胎可產5隻左右之仔鼠,夏秋之際為生殖高峰期;野外最長壽命約為2年。有人捕之為食,通稱大山貉。

棲地: 

善挖掘地洞穴居,並會將挖掘出的土堆放置在洞口周圍而形成一明顯的土堆。主要於夜間活動。

分布: 

普遍分布於低海拔之開墾地、農田區、草生地及荒廢地。

授權條款: 
licence:by-nc

調查紀錄

物種調查記錄共 1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