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gapomatorhinus erythrocnemis Gould, 1863 大彎嘴

物種學名: 
Megapomatorhinus erythrocnemis Gould, 1863>>前往臺灣生命大百科
物種中名: 
大彎嘴
隱藏 生命大百科物種資訊
作者: 
顏重威, 劉小如
來源: 
臺灣鳥類誌
描述: 
雌雄鳥同色。上喙基部栗色,額、頭至後頭灰黑色,後頸欖灰色。背、腰、尾上覆羽和翼栗色。飛羽內瓣黑褐色,尾羽欖褐色,具深色細橫紋。眼先灰黑色,頰栗色,耳羽欖灰色。腮、喉白色,胸羽白色,各羽羽軸黑褐色,形成斑點。腹污白色,脇欖褐色,尾下覆羽和腳栗紅色。喙灰黑色,跗蹠鉛色。
保育: 
大彎嘴鶥雖棲地面積因環境開發而縮小,但種群數量目前尚稱普遍,沒有獵捕壓力。
行為: 
通常單獨於濃密的樹林底層活動,不易觀察,如察覺到有人趨近,則快速地在叢藪中逃竄而去,不作遠距離的飛逃。常發出類似「哇⋯霍、哇⋯霍」的叫聲,鳴唱為圓潤的二重唱哨音,甚為宏亮,老遠便能聽到。
外觀相似性: 
Dickinson (2003) 認為本種分為12個亞種,條列如下:P. e. erythrogenys 分布於喜馬拉雅西北部。P. e. ferrugilatus 分布於尼泊爾至不丹。P. e. mcclellandi 分布於印度東北部和緬甸西部P. e. imberbis 分布於緬甸東部。P. e. celatus 分布於緬甸東區和泰國西北部。P. e. odicus 分布於緬甸東北部、中南半島北部、中國雲南到貴州。P. e. decarlei 分布於中國西藏東南部、四川西南部和雲南東北部。P. e. dedekeni 分布於中國西藏東部、四川西部和雲南西北部。P. e. gravivox 分布於中國四川北部、甘肅南部和陜西省。P. e. cowensae 分布於中國四川東部、湖北西南部。P. e. swinhoei 分布於中國南部和東南部。P. e. erythrocnemis 僅分布於台灣。分布於台灣的 P. e. erythrocnemi s 亞種,部分學者認為本亞種可提升為獨立種 P.erythrocnemis (Collar 2006, Collar & Robson2007)。
備註: 
Pomatorhinus 源自希臘文,poma 是蓋子的意思,rhis 是鼻子。形容本屬鼻上角質平扁且等寬的特徵。erythrogenys 是希臘文 eruthros 和genus 的合併字,前者是「紅色」,後者是「頰」之意。
棲地: 
通常單獨於濃密的樹林底層活動,不易觀察,如察覺到有人趨近,則快速地在叢藪中逃竄而去,不作遠距離的飛逃。
分布: 
棲息於山區海拔 600 至 1,800m之間的闊葉樹或灌叢底層,非繁殖期可於更低或更高海拔 2,500m 發現其蹤跡 (Yen 1990)。
遷徙: 
大彎嘴鶥在台灣為不普遍的留鳥,也是台灣特有亞種。全島各地山區都可見其蹤跡,冬季有向下遷移的現象。
攝食策略: 
雜食性。啄食多類昆蟲和植物的果實、種子 (Hachisuka & Udagawa 1951)。
繁衍: 
繁殖期在3至6月,築巢於離地1至1.5m的土壁或矮樹上,巢碗狀,口徑 90mm、深45mm。一窩產卵2至4枚,白色,無污斑。卵的大小為 26×19mm (顏重威 1984)。
授權條款: 
licence:by-nc-sa